供应链经济战胜关税政策
二十年前,中国逐渐认识到,一旦全球供应链发生重组,它将不再回到从前的模式。而美国依赖关税和补贴的策略,现如今却因低估其经济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紧密联系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伯明翰—— 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联合国大会上朗读一条短信时,一张照片意外揭示了美国日益严重的农业危机。这条短信来自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内容透露了美国农业问题的严重性。“昨天我们援助了阿根廷,”短信里写道。作为交换,阿根廷取消了对谷物的出口关税,并开始向中国大量销售大豆,这本是美国通常的销售市场。在阿根廷决定取消出口关税的48小时内,中国已购买了约130万吨阿根廷大豆——此时美国大豆订单为零。阿根廷的出口猛增导致大豆价格下跌,使得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贸易争端或商品流动的故事。这是一个警示,表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关税为基础的贸易政策,深刻误解了21世纪供应链经济的运作方式。暂时的冲击引发了供应链的永久性结构性转变。
传统的观点将大豆视为美中贸易谈判的筹码,但它们并非最终消费品。大豆实际上是农业与工业供应链中的中间产品。大豆经过破碎加工后,成为动物饲料和油料,支撑着畜牧业和粮食安全。一旦某个环节受到冲击,整个供应链都会发生重组,且永远不会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2004年,全球贸易商通过操控大豆价格,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豆价格从每吨540美元涨至750美元以上,接着突然暴跌至500美元,导致中国的加工商陷入高价合同的困境。学术研究显示,约有3000家大豆加工厂破产,外商借此掌握了中国70%至85%的破碎产能。
中国不仅亏损了大量资金,还失去了在粮食安全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控制。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通过国有粮食公司中国谷物公司(Sinograin)建立了庞大的战略储备,并开始大力投资南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朗普于2018年实施的关税政策加速了中国的多元化布局。通过对港口、铁路和物流网络的投资,中国确保了南美大豆能顺利运输到亚洲市场,为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关税影响提供了替代方案。
如今,过去需要二十年才能实现的重组,已经在短短七年内完成。从2011年到2018年,美国大豆出口的60%都销往中国。然而到2024年,巴西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份额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2%上升至71%。这场始于2018年的贸易战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展示了全球供应链如何在关税政策下进行深刻调整。当巴西和阿根廷的农民扩大生产时,关税解除后,这一产能并没有消失。中国的破碎厂与南美供应商建立了持久的合作关系,同时优化了巴西和中国之间的航运和物流网络。全球大豆价格也不再以北美收成为核心,而是根据南美的农业周期来调整。
这一变革背后的经济逻辑很简单:像中国这样的集中买家,比起分散的小卖家,更容易找到相等的市场。中国每年进口1亿到1.05亿吨大豆,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进口商。美国农民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中国市场的需求。中国曾面临过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的风险,而现在美国农民则在为过度依赖单一买家而付出代价。任何其他小市场的组合都无法弥补失去最大客户的损失,而中国已经投资了可行的替代供应来源。
这也凸显了美国当前贸易政策的深层次问题。美国通过提供约20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来帮助阿根廷,防止其完全倒向中国。而阿根廷则通过取消出口税的方式回应,使其大豆更具竞争力,与中国的交易迅速增多。同时,美国农民在2018至2019年期间获得了约280亿美元的补贴,但他们依然失去了市场份额,现在正准备再次寻求政府援助。正如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的发言人所言:“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与贸易伙伴保持良好关系,获得市场份额,而不是补贴。”
这些动态揭示了美国在应对全球互联市场时的深层缺陷。关税虽然对最终商品市场产生了高昂的成本,但对灵活供应链中的中间产品来说却是灾难性的,因为买家可以轻松找到替代方案。显然,美国的贸易政策并未认识到这一基本差异。
这与英国脱欧后的贸易政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的战略都充斥着关于主权和杠杆的豪言壮语,但却忽视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如何在动荡中自我调整。将贸易视为单纯的双边关系,而忽视了其多边性质,导致了贸易政策的失误。英国的脱欧后贸易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中断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2023年的贸易下滑远超以往,这表明这些结构性变化远比暂时调整要深刻得多。
大豆事件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在现代贸易中,控制供应链节点比控制原材料更为重要。2004年,中国失去了对大豆破碎产能的控制,二十年后才逐步恢复。而美国如今失去了最大出口市场的准入权限,因为它未曾意识到,一旦供应链重组,单纯依靠关税并不能恢复原状。
当贝森特阅读那条短信时,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他实际上在宣读由错误政策导致的贸易关系崩溃的讣告。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能否重建,而是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是否理解,为什么这种贸易关系无法再恢复。
Copyright © 2012-2023 远见期货金融投资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